民族舞劇《紅樓夢》、群眾點菜音樂劇《粉絲來信》中文版、讓文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化更音樂舞蹈史詩劇《編鐘樂舞》……最近,對味合肥大劇院在微信公眾號邀請市民投票選出“您最期待的群眾點菜演出”,并征集市民“心愿”,讓文引發關注。化更
一條“征集令”,對味刷屏朋友圈,群眾點菜說明群眾文化需求旺盛,讓文尤其對于名家名作及海外項目充滿期待。化更近期,對味不少演唱會、群眾點菜音樂節重啟,讓文話劇、化更脫口秀迎來了久違的熱鬧場景,線下演出市場“春暖花開”,觀眾購票積極性顯著提升,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乘著市場回暖的春風,如何更好滿足群眾文化消費需求?
文化大餐好不好,關鍵在于是否對味。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升級。城鄉居民、都市白領、在校學生等不同群體有著不同的文化需求。有滋有味的文化生活,不僅需要升級博物館等充滿歷史厚重感的文化場所,也離不開舉辦話劇、演唱會等“年輕態”的文化活動。但不得不說,一些地方習慣于對公共文化服務一手包辦,文化供給類型較為單一,文化市場活躍度不高。說到“村晚”,就是二人轉、扭秧歌,說到聽戲曲,就是舊故事、“老一套”,群眾不愛看、不愿意參與,這樣的文化供給缺乏生命力、創新力,陷入自娛自樂的窘境。
“群眾點菜”,文化大餐才更對味。通過市場調研、網絡投票,廣泛收集群眾心聲,從“單向輸送”轉變為“雙向互動”,精準提供文化服務。問需于民的效果如何,群眾也會用“上座率”投票。通過建立健全群眾文化需求跟蹤反饋機制,不斷更新文化供給的列表,豐富個性化、差異化服務項目,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比如,與時俱進將演藝活動與旅游、展覽等相結合,方便市民在商場里看演出、小劇場里玩“劇本殺”。文化產品接地氣、有人氣、有新意,自然會贏得一片叫好。
文化產品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和品位,彰顯著一方水土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引進更多熱門、好口碑、高品質劇目,滿足不同人群文化需求,不僅是群眾期盼,而且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之必需。從這個角度說,相關部門要以更大力度、真金白銀吸引線下演出落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化、品質化。今年以來,鼓勵開展演藝活動被一些地方文旅部門列入工作計劃,海南設立總規模1.1億元的文體專項獎補資金,成都將舉辦第十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等重大活動、音樂演出1500場次以上。
安徽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如今,公共文化建設重點正從“有沒有”“夠不夠”走向“好不好”“優不優”。在深挖地方文化“富礦”的同時,圍繞讓“群眾點菜”的思路,豐富文化多元供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讓更多群眾樂享文化盛宴。(韓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