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合肥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普通合肥市教育局印發《合肥市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工作方案(試行)》的高中通知,方案中提出,學生學分學分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畢業
科目與學分具體安排
按方案要求,最低普通高中開設語文、合肥數學、普通外語、高中思想政治、學生學分學分歷史、畢業地理、最低物理、合肥化學、普通生物學、高中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具體學分安排如下:
所有學校必須開齊開足國家新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學分下限需要的課程,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特長發展和學校特色發展的需求。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勞動等課程,保障實驗教學內容和課時,不得隨意增減各科目學時總量。
結合合肥市實際,必修課程統一安排,選擇性必修課程由學生根據高校專業科目指引、興趣愛好和畢業學分要求自主選擇,選修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學校結合實際安排。
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校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其必修內容分別按3學分設計模塊。
音樂、美術,必修內容各為3學分,高一、高二年級應開齊必修學分要求的課程內容。
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必須在高中三學年持續開設,學校可提供模塊供學生選擇。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學習須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勞動課程中的志愿服務,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其余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要因地制宜,科學安排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課程,發揮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除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課程外,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其他學科必修課程內容為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范圍。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六個選考科目的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范圍為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兩部分內容。選修課程的考核,由學校自主實施。
要結合有關學科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等落實愛國主義、公民道德、生態文明、民族團結、國防安全、法治和心理健康等專題教育要求。
各學校在保證開設好所有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制定靈活的選修課程規劃,鼓勵建立校際合作和社區課程資源共享機制,逐步開設豐富多彩的、高質量的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可以在各學期適當分散安排,鼓勵有條件學校在高一年級開始安排。各學校要確保高二全學年和高三學年第一學期,每個學生每周至少有2課時的選修課程學習時間。
畢業學分要求
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并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不少于42學分(其中參加高考的學生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以及選擇作為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科目應修滿上限學分;對于不選考的科目,鼓勵學生結合興趣愛好選修部分模塊);選修課程不少于14學分。
綜合實踐活動共8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等,研究性學習6學分(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愿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其余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
選修課程不少于14學分。其中,在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基礎上設計的學科拓展、提高類課程之外的課程不少于8學分。
各校要建立學分認定和管理制度。學分認定應綜合考慮學生實際修習的課時、學習表現,并考試(考核)合格。
課程實施
市教育局提出,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育人作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普通高中教育全過程。要根據國家課程設置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做好課程規劃,制訂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徑,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進一步轉變,形成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學校要科學安排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做好三年課程規劃,對照新課程要求,省、市示范高中要進一步完善已有課程體系,其他普通高中也要加快建立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學校課程體系。嚴格按照科目設置和學分要求安排教學,不得增減科目教學時間總量和周課時總量。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提高課程資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開發、開設好選修課程。
學校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和發展的權利,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特長、學習能力及發展方向,要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類分層設計可選擇的課程。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并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對實施選課走班教學的所有環節進行整體規劃,要制訂選課走班指南,開發、利用選課走班信息管理系統,構建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以最大限度保障學生選擇權益為出發點,建立行政班和教學班并存、大班與小班教學同行、線上與線下教學共生、長短課時結合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強化任課教師責任,充分發揮學生組織自主管理作用,循序漸進,穩步推進改革。(記者 聶靜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