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一洞,鄭鈞忘記一洞。18洞下來,洞世就是走了一整個人生。”
18洞的界尚旅途,對于進攻型選手的饋贈,要么慷慨至極,要么吝嗇到底。
一個還時常表現出憤怒的品風搖滾歌手,跟高爾夫這種打上死硬中產標簽的運動,大概你很難把兩者聯系起來。鄭鈞本人充滿了矛盾,尚中但又出奇地被他自己和諧成一體。高爾夫,國網也成為他“認識自己”的一種途徑。
家中祖輩是鄭鈞鹽商,祖父是黃埔六期畢業生,外公是日本留學生,父母都是大學教授,鄭鈞跟哥哥都愛音樂,最早拉他去高爾夫球場的哥哥現在是商人,業余愛好是晚間在自己房間拉大提琴。鄭鈞本人選擇了搖滾,洞世年少時愛讀的書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近年來因為女兒的緣故,意外地踏上了動漫之路,而在生活中,今年43歲的他,戒煙、戒酒、界尚食素、品風信仰基督,尚中他還笑著說,“連色也快戒了”!他現在的生活,是“練瑜伽、做動漫、國網打高爾夫、鄭鈞開個唱、洞世上班,界尚這都是我的生活。看起來很矛盾嗎?但我自己覺得很統一”。
鄭鈞接觸高爾夫很早,上世紀90年代,已經是深圳某球會會員的哥哥拉他去了球場,“那是我少年輕狂的時候,覺得高爾夫實在是一項保守的運動,它的體育性很差,不像網球、足球等那么直接,激烈性、對抗性都很差。”五年前,鄭鈞重拾高爾夫,當時經常跟朋友一起打,就會逼著自己去練習,為了一種榮譽感”。后來他慢慢意識到,“高爾夫是一項自控的運動,在自控中得到樂趣。打高爾夫,你可以慢慢認識自己、磨練自己”。五年磨桿,如今他的成績穩定在80幾桿。
好勝而富于侵略性的鄭鈞,打高爾夫也是進攻型選手,而18洞的旅途,對于進攻型選手的饋贈,要么慷慨至極,要么吝嗇到底,于是鄭鈞有過接近破8的好成績(注:“破8”指成績突破80桿),也有過在最后一洞大崩潰的經歷。“高爾夫是一種禪意的運動,有順境、有逆境,這就跟人生一樣。一洞一世界,高手的經驗就是,打完一洞,忘記一洞。18洞下來,就是走了一整個人生。”
球技
最好成績81桿。2008年夏天在龍熙順景,那天的前9洞,我打得特別順手,-1,當時特興奮,我心想,恐怕這場球可以破8了。結果就背上心理包袱了,后9洞沒發揮得特別好,最后成績是81桿,離破8僅差一步之遙。高爾夫還是一個自我控制、心理調適的運動。
球場
全國到處打,去洛杉磯出差也要背著包去打球。記得最早正式下場打球是在深圳的名商高爾夫,當時名商剛剛開業,被我哥哥帶去打球。后來迷上高爾夫之后,北京幾乎所有的球場都打遍了。我最喜歡的球場,是云南的大理蒼海高爾夫球場。球場在崇圣寺三塔右側,背靠蒼山,面臨洱海,很美也很難。用球場的一個主管的話說,“要練距離去海景,要練推桿去山景。如果能把這36洞征服了,出去打什么球場都不會怕了。”
教練
高爾夫基本沒法自學。你要找一個好教練。高爾夫不僅僅是要學習動作、姿勢,還有高爾夫的意義、它是一種文化的承載,在我看來,它是姿勢、心態、禮儀和禪意的一種綜合承載物。每個教練告訴你的方法都不一樣,每個職業球員告訴你的經驗也都很難復制。你需要的,是辨明哪個是最適合你的。
像我DRIVER(1號木)比較好,打得最遠的能有290碼,不過打的遠不遠,是一個綜合問題,這跟天氣、潮濕度、你自己的力量、協調性等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因為練習瑜伽的緣故,身體的協調性比較好,我揮桿時,旋轉的圓周比較長,所以能打出距離。換個人又是另一個特點了。
12 下一頁進攻
我是進攻性的選手。在高爾夫運動中,進攻往往意味著得不償失。只要你失誤,就會失誤得很大。可能一個洞就潰不成軍一瀉千里。而且我打球都始終堅持NO TOUCH原則,一旦打不好,就會很慘。比如遇到一個3桿洞或短的4桿洞,我一般都會選擇用DRIVER強攻果嶺。發揮好了就成功on上果嶺,發揮不好那就呲了。我算是發揮型選手,遇強則強,遇弱則弱。
注:NO TOUCH原則是國內特有的一種較為流行的高爾夫規則,高爾夫規則專家、國家小球中心崔志強曾解釋為:“停在哪兒就在哪兒打,……實在打不了就要接受罰桿回到原位重新打。下水了也要原地重打,哪怕你絕望地落水N多次也要罰桿,繼續原地打直到過水為止。”
賭球
我們跟朋友打球,每贏3桿下次讓1桿,有個朋友跟我打的多,運氣總是站在我這邊,基本都是我贏,結果到最后累計下來,我居然要讓他18桿,沒法打了!
賭球的時候,我們都玩比洞,每洞計算。一個原則就是,每洞都由上一洞的輸家開盤口,而且不限制金額。我們玩的一般都比較小,小賭怡情嘛。有一次一個朋友在前17洞輸了不少,結果在最后一洞的時候,他提了一個特別大的盤口,結果我立刻心理崩潰了,一下被他翻盤。
偶像
泰格 伍茲,他就是神。泰格的球太屬于他自己了,沒法學。我還專門買過泰格的揮桿錄像教學,回來一琢磨一學,沒轍,學不來。你看米科爾森等人吧,他們還是人,還能親近、能學習。可泰格就是神,沒法學。
周圍一起打球的朋友里,我最佩服的是陳道明。人聰明,沉得住氣,又肯下力氣,一年就打到了穩定的80幾桿。他特別適合這運動。
中國
中國高爾夫運動的普及差太遠,那種“獻佑星?”的心態是要不得的。其實高爾夫是人人都可以打的。干嗎要把高爾夫搞得那么奢侈、那么貴族運動?你可以有兩個球童伺候你打球、你可以有豪華的會所,但那不代表高爾夫的主流。在國外的公眾球場,很便宜、很隨意就可以打一場球。中國高爾夫的病,就在于過于追求炫耀的標簽。這太過急功近利,在文化的根上曲解了高爾夫。我們需要沉靜下來,好好練好技術、好好學會規矩、好好了解禮儀。你沒在練習場練夠1萬個球,你就別下場丟人。
瑜伽
瑜伽對我打高爾夫有非常大的幫助。瑜伽起的作用,不僅僅是物理上的――讓我的柔韌性和伸展性變得更好,揮桿時的圓周更大,腰部與全身的發力變得更具協調性,瑜伽更多讓我的內心放松。在古代,瑜伽的這些動作都是修行者們在冥想之前,用來做準備活動之用的,他們用這些動作來打開自己的身體,讓自己放松下來,以便獲得更好的冥想狀態,與天地溝通。現在大家注重于種種技術,反而是舍本逐末。這與我領悟的高爾夫本質是一致的,它們都是近乎禪定的運動。
人生
高爾夫給我帶來的影響,更多是心態上的。高爾夫就跟人生一樣,它是一種禪意的運動。從發球臺、球道、沙坑到果嶺,有順境、有逆境、這就跟人生一樣。高爾夫也是樂趣,你要從中學會放松、學會體驗樂趣。高爾夫也讓我自我調整。當初打得不好的時候,我也會罵人、會摔桿,而現在,打的好不好,我都會平靜面對。自我的成長和進步,是我在高爾夫中最看重的。外緊內松,是我追求的狀態。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