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糾紛莫爭吵,規網格及時化解掉;矛盾一時化不了,池州出新再找村里和事佬;雙網雙信齊用心,市出矛盾調處不出村… … ”這段膾炙人口的好風龍船調,是景約青陽縣新河鎮十里崗村根據村規民約改編而成,在當地人人會唱。風尚
激發基層治理活力,規村規民約不可或缺。池州出新近年來,市出池州683個村(社區)完成新一輪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好風好記又接地氣的景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成為深化移風易俗、推動基層治理、風尚助力鄉村振興的規重要抓手。
是池州出新標準,更是市出引領
“紅事白事不鋪張,事前報備理事會……”貴池區里山街道元四村的村規民約明確規定反對鋪張浪費,大家負擔輕了,人情味也更濃了。
元四村是全國文明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村文書程小紅告訴記者:“不少村民反映過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造成經濟負擔過重,希望加以規范。村委會在修訂村規民約時,通過村民大會、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充分收集村民的想法與建議,‘喜宴不超兩百元’‘紅事白事不浪費’等條款順利通過?!?/p>
“婚禮是在自家院子里舉行的,隔壁鄰居都過來幫忙,吃的是農家菜,宴席費用不高。大家都說這樣很好?!闭勂鹑ツ隇閮鹤优e辦的婚禮,村民章兵一點也不覺得“丟面子”。充滿煙火氣的農家婚禮,是村民們心中溫暖的集體記憶,不僅承載著新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而且展現了鄉村鄰里互幫互助的溫情。
2023年,池州正式實施為期3年的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全市683個村(社區)將婚事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通過黨員干部、鄉賢示范引領,農村紅白理事會組織、引導、監督,有效遏制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正之風。
如今,“婚事簡辦”成為行動自覺,集體婚禮、旅游結婚等文明“新婚尚”悄然興起。
是約束,更是責任
“愛國愛家愛社區,學法知法守法紀;社區事務齊參與,三方議事共協商… … ”2022年,青陽縣蓉城鎮長龍社區制定居民公約,從家國情懷、社區安全、文明共建、鄰里守望、公民品德5個方面作出約定。
以居民公約為基礎,長龍社區創新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長+信息員+志愿者”四級自治體系,覆蓋3個網格22個網格單元3022戶居民。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副主任王琴說,小區便民服務微信群里隨時“曬公約、評家事”,21名退休老黨員主動擔任宣傳員,走街串巷講案例、嘮家常,公約知曉率達98%。針對“飛線充電”頑疾,社區聯合物業建立集中充電棚24處、充電樁120個,同步推進經營性自建房防盜窗拆除與樓道堆物清理,暢通逃生通道69處,火災隱患投訴量大幅下降。
社區還將公約條款細化為可量化的“積分指標”,居民參與議事、志愿服務等可累計積分兌換商品。自兌換活動開展以來,社區“文明養犬”類投訴同比下降58%,毀綠種菜整治率100%。通過公約自治,2024年社區共調解矛盾糾紛12起,成功率100%,居民對社區治理滿意度大幅提升。
是尺子,更是鄉情
去年年底,東至縣堯渡鎮管山村的一起土地糾紛得到圓滿解決,當事人一方自愿把爭議土地讓出來,雙方握手言和。談起這件事,村黨總支書記徐文忠感慨地說:“基層糾紛調解,少不了村規民約這把尺子?!?/p>
村民吳來貴和金春生的土地相鄰,早些年,村里劃分土地時界限劃分得不是特別清晰,只是大概做了標記。一開始,兩家都沒太在意,相安無事地耕種著。但隨著時間推移,土地的價值凸顯,兩家在一次翻耕土地時,對交界處的一小塊土地的歸屬產生了爭議,都堅稱這一小塊地是自家的。
雙方開始只是口頭爭論,后來矛盾升級,關系變得十分緊張。村委會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出經驗豐富的村干部前去調解。村干部前往爭議土地現場,走訪了當年參與分地的老人,希望還原當時的情況。但由于時間太過久遠,很多細節難以確定,雙方各執一詞,第一次調解以失敗告終。
“ 有矛盾,多禮讓,息訟端,和為貴。”徐文忠說:“面對挫折,我們在村規民約和周氏家風文化中尋找調解智慧。”村干部通過講解村規民約和周馥祖父的“瓜果調解”故事,勸導雙方以和為貴,放下彼此的“怨氣”。金春生主動表示:“仔細想想,為了這點地和鄰居鬧成這樣確實不應該,遠親不如近鄰,這地我讓出來?!眳莵碣F看到金春生的態度轉變,也感到十分愧疚,他說道:“是我太固執了,差點因為這點地丟了多年的鄰里情。”
是規矩,更是誠信
“新農村,名勝地,興旅游,同富?!?… ”走進位于牯牛降山腳下的石臺縣大演鄉新農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安謐而古樸的村莊,粉墻黛瓦的村居與綠水青山相映成趣。這里山高、水清、林密,富硒、負氧,是尋找鄉愁的好地方。
穿村而過,記者見到“天池居”民宿負責人唐琿,他正在后院小花園里整理滿院的花草。4年前,30歲出頭的唐琿和妻子結束外鄉生活,回到家鄉對家里的老房子進行改造,在屋后的菜地種上了幾百種鮮花。像這樣的民宿,全村約有90家。
在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如何保護好生態和古建筑,如何引導商戶誠信經營、維護好景區形象呢?
“在制定村規民約時,我們把生態和傳統古村落保護作為重要內容。”村黨支部書記唐世才告訴記者,村規民約明確禁止毀林種茶、亂砍濫伐等破壞環境行為,嚴禁使用化肥農藥,確保水源清潔,確保牯牛降“動植物基因庫”的生態優勢得以延續。對在雨天向游客高價售賣雨衣的行為,村委會依據村規民約中“游客來,勿欺騙”的條款,對商戶進行批評教育,并組織村民代表監督整改。該商戶主動退還差價,并公開道歉。
以村規民約為指引,新農村發動所有民宿主體成立“新農村民宿業發展聯盟”,簽訂誠信經營承諾書,大家抱團發展,互相監督,提升服務質量,齊心協力推動民宿產業多元化發展。2024年,全村文旅產業收入超1400萬元。( 記者 盛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