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今年機票國慶假期,是最后今年最后一個小長假,由于中秋和國慶假期時間疊加,長假不少人開始提前策劃出行。跳水
航旅縱橫大數據顯示,今年機票截至本周初,最后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國內航線機票預訂量超326萬張,長假日均機票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6%;出入境航線機票預訂量已超116萬張,跳水日均機票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今年機票
同程旅行的最后機票價格數據則顯示,國慶期間的長假國內機票均價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跳水是,今年春節和去年部分小長假前夕,今年機票國內機票價格曾多次出現臨近“跳水”,最后 如今國慶小長假再次臨近,長假這樣的情況是否會再現?
今年春節前夕曾跳水
同程旅行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以來,中秋和國慶假期的出行搜索量增幅同比2024年有較大幅度提升。截至9月11日,假期出行的國內機票近一周搜索熱度同比增長超過30%。
從機票搜索維度來看,假期出行的國內機票搜索熱度最高的十個城市分別為北京、成都、上海、重慶、昆明、廣州、深圳、西安、貴陽、杭州。這些目的地具有較強的休閑和度假屬性。
此外,小眾目的地因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受到青睞,截至9月11日,假期出行的國內機票搜索熱度增幅最大的城市分別為:伊寧、瀘州、海拉爾、揭陽、贛州、揚州、徐州、芒市、阿勒泰、遵義。上述目的地的機票搜索熱度同比增幅均超60%。
機票價格方面,國內機票均價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呈現“首尾高、中間低”的特征:假期首尾時段票價較高,節中票價相對較低。在拼假策略的推動下,預計10月4日至5日,迎來假期國內民航市場的出行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五一”和今年春節前夕,都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稱自己提前買的機票買貴了,臨近出行時發現票價突然跳水,比如同樣的航班,相比半個月前預訂時,可以少花幾百甚至上千元。
這樣的情況是否會在今年國慶前夕再現?
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的幾個小長假表現情況發現,今年“五一”時,航班和旅客量同步提升,票價水平也一改往日的“旺丁不旺財”,以至于不少旅客沒能在節前最后一刻等到此前小長假多次出行的“票價跳水”。
這與“五一”節前民航局特別強調“將加強價格監測和監督檢查,維護市場秩序”不無關系,要求各航空公司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法律法規和行業價格政策,加強價格自律,強化銷售渠道管理,穩定價格水平。
這樣的監督其實仍在繼續。在不久前民航局召開的一次電視電話會上,民航局局長特別提到了民航“內卷”的表現之一,就是部分市場主體為追求短期收益,過度低價,要求加強對重點時段熱門航線運價動態監測,防止以低于成本價開展惡性競爭。
十一前機票已跳水
而隨著暑運旺季已過,機票已經在十一前出現跳水。從8月底開始,國內上海、武漢、南寧等熱門旅游城市的機票價格就大幅下降,不少航線低至1到2折。
國際航線更是夸張。早在一周前就有網友發現,從山西大同飛往泰國,韓國等國家的機票出奇便宜,最低票價含稅還不到200元。這樣的票價比飛國內航班還要便宜,相當于只交了個稅費。
今日記者搜索到曼谷的機票價格,成都-曼谷更是掛出了不含稅低至19元的票價,加上各種稅費也不到四百元。
對于國際航線的低價,春秋航空在日前召開的半年業績交流會上曾提到,泰國航線受上半年多因素影響,需求疲弱的態勢仍在持續,日本韓國則因運力大量增投,導致部分區域的票價較低。
而今年國慶期間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依然以東亞和東南亞熱門城市為主。同程旅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假期出行的國際機票搜索熱度同比增長超過60%,出境機票預訂熱度最高的熱門目的地分別為:韓國首爾、泰國曼谷、日本東京、韓國濟州島、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日本大阪、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中國澳門。
截至9月8日,航旅縱橫平臺上的中秋國慶假期出境熱門目的地TOP10則是大阪、東京、首爾、中國香港、曼谷、新加坡、吉隆坡、中國臺北、倫敦、莫斯科。
未來市場在哪里
記者發現,在國慶小長假之后的11月12月,機票再次跌入冰點,上海-大阪在11月和12月都有低至100元的不含稅機票。
對此,不少業內專家對記者指出,目前的航空需求呈現淡旺季明顯特征,公商務差旅費用管控與寬體機錯配影響仍在,有待需求增長與國際增班繼續驅動淡季供需恢復。
目前,國際航空市場仍未滿血恢復,尤其是歐美等長航線,比如中美航線的航班恢復不足3成。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航空公司除了繼續恢復國際航線,緩解寬體機在國內市場“內卷”的壓力,還普遍加大下沉市場開發力度,加強民航業與文化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比如東航就與中國郵政合作,通過在郵生活平臺投放卡券,在三四線城市收獲了更多旅客;還與星巴克戰略合作,推出“咖啡+航旅”服務,收獲了數十萬的聯合會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四線和五線城市居民已成為出境游新的增長點。去哪兒數據就顯示,去年國慶假期,600余個三線及以下城市和縣城居民首次乘坐飛機,首次購買機票量同比增逾五成;三線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近3倍,遠超一線城市。
“未來市場的恢復絕對不是簡單地對疫情前的復制,而是會面臨全面的結構性變化,包括國內航線市場與國際航線市場。”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指出,因此,適應當下的中國國情,關注體驗經濟,堅持以需求為中心,關注運行效率與發展效益,應是當下中國民航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