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以來,大漲A股進入加速上漲通道。后套8月20日,股上指數突破2021年2月18日前高3731.69點。市公司密8月25日,集減滬深兩市成交額達3.14萬億元,大漲創歷史第二高,后套僅次于2024年10月8日的股上3.45萬億元。8月26日,市公司密上證指數盤中觸及3888.6點,集減刷新階段高點。大漲
在指數突破前高后的后套15個交易日(8月20日至9月10日),上市公司減持規模顯著擴大。股上
超300家公司披露減持公告
根據Wind提供的市公司密最新數據,據不完全統計,集減在指數突破前高后的15個交易日,共有3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公告,其中就包括“大牛股”新易盛等。
![]()
8月29日僅一天時間,就有高達32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公司股東或董監高的最新減持計劃,包括泰德股份、科德教育、美聯新材等。
減持原因主要集中在“自身資金需求”、“個人資金需求”、“經營發展需要”、“清償債務”等,部分公司提及“股東經營之需要”或“滿足持股員工資金需求”。
有機構拿下50倍以上回報
2025年前8個月,A股減持節奏與大盤冷暖幾乎同步。1-3月行情平淡,每月拋出減持計劃的上市公司都只有約200家;4月減持名單縮水到100出頭;5月市場拐頭向上403家、6月377家、7月400家相繼披露減持方案。
三個月的反彈把大批個股送回新高,創投資金順勢減持。其中漲幅最大的減持出現在7月中旬。
因“傍上”英偉達供應鏈,德福科技股價自4月底起飆漲140%,市值沖破210億元。7月14日,早期股東拓陣投資宣布擬減持不超過2143萬股(占總股本3.4%),按市價可一次性套現逾5億元。回溯到2017年,該基金以9億元投前估值僅投入3500萬元,折合成本5.21元/股,如今回報超過60倍。
行情回暖,創投資本便“高位兌現”,把賬面富貴變成真金白銀。
有分析師表示,面對大股東減持,投資者可以做作出更加理性的解讀。首先,承認市場波動是常態,減持作為資本運作的一部分,其影響具有局部性和暫時性。其次,強化基本面研究能力,通過財務指標、行業地位、上市公司科技含量以及管理層能力等方面,判斷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最后,投資者不必盲目跟風交易,防止被短期利空情緒影響自己的正確判斷。
從減持行為本身來看,大股東及高管的決策可能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股價處于高位,減持能夠為其帶來豐厚的收益,鎖定當前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公司業績現狀或許也讓他們對公司未來的經營前景存在一定的擔憂,從而選擇提前“抽身”。然而,這種行為對公司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大規模減持可能導致公司股價短期內波動加劇,對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造成影響,同時也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內部治理和未來發展的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