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零食江湖中,原本想必大家或多或少聽說過檳榔。被列
在所有檳榔愛好者眼中,癌名檳榔可謂是單種的名提神的好東西------“檳榔加煙,法力無邊。小零檳榔配酒,食今社交永垂不朽。卻成”
最關鍵是禮儀,這種小零食卻不斷充斥著校園、原本街攤上的被列C位,而且還在社交圈廣泛流行,癌名成為默認建交的單種的名第一張名片。
然而,小零這種小零食,食今社交卻一直多年都被不少健康組織呼吁禁止!卻成
檳榔,是不折不扣的致癌食物
中國檳榔最大的加工、生產和消費地區,其實就是湖南。
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有6000萬檳榔消費人群,這其中超過了2000萬以上都是湖南人,特別是30-40歲這一年齡段占比較大。
而隨之到來的,就是湖南省逐漸高發的口腔癌。
早在2018年湖南省就曾公布了一項數據調查,數據顯示:湖南口腔癌的病發率排在了我國全省的第八位,其首次進入了前十名。
而《中國腫瘤》發布的論文顯示,2009-2015年的時間內,湖南省口腔癌的死亡順位,男性排在了全部惡性腫瘤的第11位,女性則達到了第20位。
除此外,在湖南省長沙市的5家權威醫院中,2005年的口腔癌全部發病人數僅僅只是305人,到了2016年就已經增加到了2108例,其中2016年的口腔癌患者中,有1803人長期吃檳榔。
由此可見,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的關聯!
檳榔,為何會致癌?
檳榔的致癌性,主要在于它所含的粗纖維以及生物堿上。粗纖維長期在口腔內咀嚼,會導致口腔粘膜反復受損,口腔潰瘍經久不愈。
而生物堿這種物質,不僅是造成檳榔成癮的主要原因,同時檳榔堿還有一定的細胞毒性。
它在與口腔接觸的過程中,會直接殺死口腔細胞、促發口腔炎癥,導致細胞不正常增生,口腔粘膜下纖維變性,最終誘發口腔癌。
著名醫療雜志《柳葉刀》曾經發布過有關于檳榔的危害調查,發現檳榔就是促發口腔癌的根本原因。
但除了口腔癌之外,長期咀嚼檳榔還會增加腫瘤的發病率,這其中就包括了胃癌、肺腺癌、肝細胞癌以及白血病等等。
處于風口浪尖上的檳榔,為何我國仍然沒有完全禁止呢?
還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在中國,檳榔早已經形成了一個極其完整的產業鏈。
在我國海南省,從2010年檳榔產業進入了快車道之后,不到2年的時間,它就已經成了海南的第二大經濟來源。據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檳榔全產業鏈總價值超過了200億元。
而在湖南省就有檳榔生產企業120多家,帶動就業人口超過了500萬,帶動相關的產業超過了400億以上。
這也就是說,中國檳榔產值已經達到了近千億元,由此可見檳榔帶來的巨大經濟以及就業價值。
(電視劇《掃黑風暴》中張藝興就是嚼著檳榔的形象登場)
但大家也不能忽視一點,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檳榔相關的口腔癌已經給湖南造成了超過50億以上的經濟損傷。
預計到了2030年,全省將產生超過640億的經濟損失。
而放眼全中國,以每一位患者20萬的醫療費用估計,到了2030年因檳榔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是能達到2000億元左右。
(這個占位,讓人到底是看節目還是看廣告?/綜藝《這就是街舞4》)
檳榔的線下廣告,更是病毒式的無孔不入
無論是公交還是任意便利店柜臺,又或者各種綜藝節目以及電視劇,檳榔廣告處處都在圍繞著我們身邊。
它頻繁就像一個笑話,頂著一級致癌物的名頭,卻能包裝成一個社交零食。
正所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由此看來,這種“軟性毒品”在我國正處于一個矛盾的處境,一方面是經濟與民生,另一方面則是國民的健康。
在商家眼中,它們是一顆顆“綠金子”,而在醫生眼中,卻是一個個隱藏在口腔里的“炸彈”。
究竟是什么?到頭來還是得靠自己去選擇。
參考文獻:
【1】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nut derived nitrosamines.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2004. 85: p. 1-334.
【2】Yan Jia Hu,Jie Chen,Wang Sheng Zhong,et al.Trend Analysis of Betel Nut-assocociated Oral Cancer and Health Burden in China.Chin J Dent Res. 2017;20(2):6